找到相关内容1390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生格言

    八、九,我们从小到大都在考验自己,是否认真 审视自我,认识自我、以乐观、豁达的态度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。  有的人尽管身患残疾,但并不因为身体的缺 陷而轻易放弃努力。相反的他们更敢于向不可能的事情挑战,...

    达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177293.html
  •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序分释义

    比丘。   ②出家:指比丘为出离俗世之家,进入僧团修行之人。   ③持戒:指比丘为出家而受持清净具戒之人。   ④破恶:指比丘因持戒修定,而证有明辨是否善恶,破除邪见烦恼之智慧。   ⑤怖魔:...已,还至本处   “乞已”,是乞食结束的意思。当然,这个结束不是以是否乞到饮食,或是乞得饮食多少为标准的,而是指行乞已至七家,不能再继续行乞了。   在前面“...

    王孺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978276.html
  • 从《净土三经》看极乐净土信仰中“伦理善”的位置

    曹魏、康僧铠译。4《大宝积经.无量寿如来会》二卷、唐、菩提流支译。5《大乘无量寿庄严经》三卷,宋、法贤译。前三个译本的译者,是否如记载所言,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。   [18] 称为“小经”的二个异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70078395.html
  • 正史中的唐五代禅宗史料——略论社会思潮对史书编纂的影响

    净住子》二卷、《历代三宝记》三卷、释法琳《破邪论》三卷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《旧唐书》列次僧人著述时,以著述本身的性质而归类,而不论其作者是否释门人氏。如以《历代三宝记》入释家之作,而其作者费长房虽初为僧,...

    饶宗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178546.html
  • 禅宗语言的种类

    理解的句子”[21]。《永觉元贤禅师广录》卷二十九,有人问明代僧永觉元贤(1578~1657)曰:“宗师云:‘参禅须是参无义句,不可参有义句。从有义句入者,多落半途。从无义句入者,始可到家。’是否?”[...”(2006.12.13-18,香港大学)论文,载饶宗颐主编《华学》第九、十辑(四)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8年8月第1版,第1469-1483页。《釋氏稽古略》的这段话是否可信,很成问题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878755.html
  •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——济群法师

    离开色身。我们既不可将如来的色身视为如来,但也不可离开色身另外去寻求如来。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,这就是告诉我们,如来真身是遍一切处的,只看我们是否具有认识的智慧。苏东坡在悟道诗中如是写道:“溪声便是广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778880.html
  • 佛学问答——惟贤长老答

    主要区别与联系,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中观?什么样的人适合学唯识?二者是否应该同时学,或是应该有先后次第? 答:中观讲“真空”,唯识讲“妙有”,就象一辆车的两个车轮,两个车轮要配合,宗喀巴大师讲“等于一辆车的...才能获得博士学位。 67、学小乘佛法的人,是否可以成佛? 答:依小乘的教义来讲,最后只能成阿罗汉,主要是断尽了三界的见惑、思惑,消除了业,得到解脱。见惑是理方面的,思惑就是烦恼。小乘的次第为初果、二果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878881.html
  •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方法之比较研究

    亵渎真理而已。③   缪勒强调,宗教的基本要素是承认神灵的存在,但这既非感性也非理性所能解释的。理解宗教所信仰的“无限者”是否存在第三种功能?缪勒称之为“信仰的潜能”,后者并不神秘,只是感官知觉的...

    王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50279060.html
  • 新眼光读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的《选择本愿念佛集》(2)

    太多,所以不拟再细论。   以上的评论,主要锁定在傅伟勋教授所说的五个诠释学层次中的“实谓”和“意谓”层次,也就是检视其“阐教”是否具有足够的客观基础,和逻辑合法性。傅教授提出“创造的诠释学”,在于...不同。一是往生净土的人是否发菩提心;二是五逆、谤法是否往生;三是关于恶人之机的宽窄。详见《净土与禅》,53页,《妙云集》下编之四。台北,正闻出版社,民国79年3月12版。   [41]. 藤田宏达,《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679198.html
  • 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

    列祖位。然而,如果以是否有净宗著作为衡量净宗祖师资格的话,这种说法似难成立。现今十三祖中,亦有不少未有著述的,如承远、少康、省常三大师即是,或著述少份亦有多位,如法照、截流、省庵、彻悟等。印顺法师对此...

    温金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879202.html